在后晋王朝的都城被契丹人攻破,后晋君主石重贵被俘虏之后,还有一大批中原的各种人士被契丹人掠夺到塞外,提前上演了一把五代版的靖康之耻。
在这些俘虏中,一个名叫胡峤的后晋县令也被俘虏。他被重视人才的契丹外戚萧翰看重,并被带到塞外,目睹了塞外风光的他最终得以奇迹般地回到中原,并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了《陷北記》,其中契丹人对他说的一句话,几乎预言了日后两宋的命运。
在契丹军清点了俘虏和财物之后,一行俘虏从燕京出发进入居庸关和石门关。这里都是中原防御契丹的天险,但是却被契丹人所攻破了。随后,一群人经过了可汗州,五台山,永定关之后,就是归化州附近地区。
接下来,一群战俘在经过登天岭的时候,契丹骑兵呵呵一笑,告诉他们:“这里又叫辞乡岭,意思是中原人出了这里,就别想回家啦,老老实实留在塞外吧。”一群人看到山岭呈东西方向绵延横亘,只有一条路向北方从高到低铺下,高山之上,都是四顾茫茫的白云黄草,有人顿时痛哭流涕,哭的气短晕厥,因为离开熟悉的中原无异于夺取他们的半条命,但是在哭完之后苏醒了,契丹人还是会带着他们继续上路。
不过胡峤此时还不知道,他将来还有机会重返故土。
又走了3-4天,一行人跑到了黑榆林。虽然此时是汉历的盛夏七月,但是由于海拔较高,而且纬度较高,此地阴森凄冷,寒如深冬,高崖峻谷,抬头不见日光。在走出了山谷和林木地带之后,一行人才感受到了些许温暖,进入平原后,路过湟水和黑水,来到了汤城淀,契丹游牧民就是在这片温润的水泽地带避寒消暑的。这里的泉水清澈甘冽,草软如绒毛,可以用来当坐垫,也可以直接躺在上面休息,草中还长着巨大的鲜花,一种叫旱金,大小如同人的手掌,一种叫青囊,颜色是蓝色,十分美丽。
一群人走过了赤崖之后走了3天,就来到了辽国的上京临潢府。城市有屋宇城墙,还有市集,但是交易用的不是钱币而是布帛,所以在这里织工十分吃香;在这里一群俘虏并没有感受到十分寂寞,因为当地的宦者、翰林、技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都是中原人,主要来自山西,河北,燕京等地,基本上都是被契丹骑兵劫掠而去的。
离开辽国上京40多里之后,到了珍珠寨,一群俘虏才吃到了青菜。又过了一片长满了松柏的山地,一群人见到了中原汉地从来没有见过的珍稀水果---西瓜。这种美味水果原产于非洲,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了西域,并且被回鹘汗国和西迁的回鹘人发扬光大,在契丹人击败了草原上的回鹘残部之后,这种水果进入了中国东北,契丹人在牛棚中用牛粪覆盖西瓜子,就种出了甜美的大西瓜,第一次见到这种植物的胡峤认为这种作物和中国的冬瓜一样大,但是味道甜美,这也是汉语世界第一次对西瓜的记载:
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东瓜而味甘。
一行人又向东到达了 水草丰茂的柳潭地区。 这里的草很能填饱马肚子,所以只用喂一点这里的草料,马就可以走很久。这里的树木很明显属于中高纬度的针叶林,胡峤记载“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
胡峤刚刚被带到辽国腹地的时代,正好赶上了辽国内部的激烈政变。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过世后,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自立为帝。述律太后派自己最心爱的幼子耶律李胡去讨伐,但是李胡战败,太后遂要亲自率军出击。后经耶律屋质进谏,才让太后打消此意。事后,太后被送到祖州软禁。作为辽人安葬辽太宗,囚禁述律太后等事件的直接见证人,胡峤表示他所见过的版本和中原地区流行的说法不一样,不过具体有什么区别胡峤的文字并没有流传下来。
不久之后,胡峤的主公萧翰勾结明王耶律安端造反被击败,所以他又被流放到了契丹国的福州。这是契丹人为了安置中原俘虏设置的郡县。在燕京东北两千多里,这里只有30多家来自卫州的中原俘虏,在这里呆久了,胡峤非常思念家园,契丹人也发现他在这里状态不对,所以同情他,还教导他如何逃回中原,在这个过程中,契丹人告诉了他要躲避哪些更野蛮的民族,以及契丹人周边的部族分布情况:
在契丹境内的物产和自然地理环境上,除南方人烟稠密、人口密集、经济密度较大的燕云地区之外,在辽海附近是汉代的乐浪郡和玄菟郡故地。但此地一部分归高丽所有,剩下的领地曾经是渤海国故土,归契丹东府留守统治,渤海人也种地,住在平原上的渤海人善于打造车驾、手工业发达,会从山区和河滩上寻找铁矿炼铁,兼养骆驼、牛、青羊,偶尔也会射猎,但是他们没有蚕桑之业,居住在山谷的渤海人则以伐木和烧炭为生,男女喜欢围在火堆前,跳名叫踏锤的集体舞蹈;在契丹和东海之间,有女真人,其民族善射,骁勇善战,境内有很多牛、鹿和野狗,运输时以牛负重,然后喜欢制作鸣箭,用于猎鹿。
先秦时代的林胡故地,是辽国的上京临潢府辖区,同样也是皮室相公的管辖区域。在中京以西七百里就是寒冷的炭山,也就是黑山地区;由于地下就有冻土层和冰块,所以这里即使是夏天,也需要穿皮草才能呆得住,也是因为这里气候寒凉,所以这里建造了凉殿,供辽国君臣躲避低地的酷热;他们可以在这里策马放鹰,品尝冰镇奶酪和冰块清暑。而在上京临潢府更加靠北的位置,还有古代东迁的铁勒后裔建立的铁骊,还有汉魏时代的沃沮人后裔建立的秣笪国,他们出产珍贵的貂皮。
在当时的蒙古高原上,各种古代部族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交替存在:草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突厥和回鹘残部,他们大都个子高大、有着卷发,普通人会髡发,但是酋长可以留全发、会用紫色发带束发,这里河流出产大鱼,又生产黑白黄色的貂鼠皮,一些回鹘人归属辽国的回鹘国单于府管辖。在他们的西面,是灭亡过回鹘汗国的黠嘎斯人(吉尔吉斯人),他们的北面是单于突厥,在他们的更北方是刚刚学会制作牛马车的黑车室韦部族,在他们的北面是牛蹄突厥;而在蒙古高原的东北方是早期的蒙古人,其中有一支非常野蛮的早期蒙古人“蔑劫子”:他们不用马鞍就可以裸骑在马背上,喜欢使用长弓大箭,将敌人挑落下马之后,就会将他们生吞活剥吃他们的生肉,所以契丹、渤海、奚族等民族都很畏惧他们,一般只要一骑蔑劫子,就可以吓退五骑契丹骑兵。
在野蛮的蔑劫子附近,还有室韦,黄头室韦,兽室韦等部落。他们的领土十分寒冷,马尿落到地上就会成冰,但是他们有发达的冶炼传统,善于制作金银铜器,在更加遥远的地方,还有名叫那海义律干的部族,汉语翻译过来就是狗族之国,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奴儿干地区,这里的居民喜欢将头打扮成狼狗之类的猛兽,不怕严寒,女尊男卑,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传统。
对更靠北的地方,契丹人让一队勇士带着20多匹千里马向北探险,寻找那里还有什么民族。他们准备好御寒衣物和食物之后,从黑车室韦出发,向北历经了30多座木制城寨,居民大多以桦树为主要的建材,但是这些原始部族说的语言契丹人和室韦人完全听不懂,所以也不知道如何称呼他们,当地如果是在平地,气候还比较温和,一旦登上高地,就觉得寒冷刺骨,连耐寒的契丹人都受不了。在找了一圈人之后,契丹探险者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讲铁甸语的人,他告诉契丹人,这里名叫“颉利乌于邪堰”,还说你们的探险到此为止吧,再往北就是千里冰封、猛兽横行,不要去了。契丹人推测那里就是神话中的极北大荒,很可能与现代地理学中的北极圈的概念相类似。
对东边的大海,契丹人也曾经有过一些探索的尝试,一些契丹人和女真人曾经乘船携带武器,到达过朝鲜半岛的海岸线。
在临走之前,契丹人意味深长地告诉胡峤,说出了一个对中原人命运的预言:“(后)晋国之所以被契丹人击败,是因为后晋王朝君主(石敬瑭)昏庸,大臣不忠诚。 你回去了告诉其他中原人,最好勉励自强,忠诚地侍奉你们的君主。最好不要被我们俘虏,因为契丹国的领土实在不适合你们汉人居住啊。”
但是良药苦口并没有避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南宋和北宋先后都被北方的征服者所灭亡,甚至徽钦二宗都被俘虏到了东北,最后在那里终老。
《陷北记》幽州—上京临潢府
书中记录了一条宋辽之世,自幽州别出居庸关,往行上京临潢府的路线。何谓别出?我们知道,史载幽州——上京临潢府熟道,出古北口而非居庸关。翻阅辽金元历代行纪,凡出居庸,皆往行漠北、河套方向,而东北行松漠,仅见此书一例。此线出居庸,至宣化转赤城方向的站道,应是宋辽时期一条重要路线,即居庸关道。类似情形,书中后半部分,另记有一条自上京临潢府穿行辽泽、近海而行的路线。《胡峤陷北记》为观察辽代交通,提供了新的视角。所记幽州——张家口,使用的几个地名,如石门关、可汗州、新武州、永定关、归化,也都带有辽代特征。但此书并非历史地理专著,甚至也不是完整的行纪。文中语气,应是旁人听胡峤所叙,随手记下的,言及站道,地名疏略,又不连贯;说到重要历史事件,同样含混,给我们留下一些研究课题。
此书又有入辽录、入辽记、陷虏记诸名。作者胡峤,略见经传,生卒不详,行止难解。其字文峤,五代华阳(安徽绩溪绩华阳镇)人,后晋同州郃阳县令。昔德光犯中撤军,留国舅萧翰留守汴州。及翰北归,峤随入契丹奉事。后翰以谋反被杀,峤无所依。所记是后周广顺三年(963年),他从契丹南归的一段行程,行旅安然,“陷北”、“亡归”实乃夸张之词。以其在契丹履历,回到中原应是不受待见的,后隐居不仕,抑或缘此。
其书记云:“初,萧翰闻德光死,北归。有同州郃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而居。翰妻争妬,告翰谋反,翰见杀。峤无所依,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
幽州-居庸关 幽州,春秋战国、秦汉蓟城-唐幽州藩镇城,辽、金、元相沿幽州别号,辽代指南京析津府城。城郭与金中都同,以今存金中都南城垣和水关遗址,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居庸关,相传秦始皇强征囚犯、士卒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名关。两侧山险,关沟溪谷,南口至北口(八达岭)四十里。燕国据险而守,名“居庸塞”。汉筑关城,南北朝开始关城与长城连在一起。这里居庸关当指军都陉关沟南口。
接记:“云: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
石门关 军都陉关沟上关、旧居庸关,今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四桥子村上关城地,居庸关北八里距。关沟之冲,汉代军都关,北齐纳款关,唐代蓟门关均指此关。以堡城上跨东西两山如门,俗称石门山、石门关。四桥子村西山存明代重修堡城残垣。又,《畿辅通志》:“石门山,昌平州西北二十五里”,亦指向这里,石门山、石门关同为一地。或因石门山地名多有重复而湮。
接记:“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
可汗州 北京延庆古崖居,今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东门营村洞沟,以古建筑群辟为风景区。属唐妫川郡-妫州-妫川县地,《辽史·地理志》:“五代时,奚王去诸以数千帐徙妫州,自别为西奚,号可汗州,太祖因之。统县一,怀来县。”今古崖居石室,当是去诸西奚部众居住之地。辽会同元年(938年)置奉圣州子州——可汗州,清平军,与怀来县同治。怀来县老城,今官厅水库湖底,西屏宣镇,东蔽居庸,南濒妫水河。
古崖居石室
《武经总要》:“妫州妫州郡,唐初置北燕州,贞观中改妫州,取城中妫水为名,涿鹿山、磨笄山、版泉在焉。石晋割赂契丹,周世宗时,戎主避归周之名,改为可汗州。东北至儒州二百里,西南至蔚州二百九十里,东南至幽州二百里,西南至代州四百二十里,东北至美女关百里。北至张说筑长城九十里。”
接记:“又三日,至可汗州,南望五台山,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小五台山,太行山主峰,恒山余脉,桑干河、拒马河分水岭,今张家口市蔚县、涿鹿县交界。小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顶,统称五台。石门关至可汗州三日程,当一百五、六十里。
新武州 契丹及辽,幽燕之地无新武州治名,而有新州,今河北省涿鹿县老城,和武州,今张家口市宣化区老城。以文中方位、道里,新武州应为新州之讹。新州,唐置北燕州,后更名新州,后唐后晋因之,幽云十六州之一。既割,契丹以境内有轩辕之山、黄帝所都之邑,改新州为奉圣州。胡峤书中未出现奉圣州,说明所用地名,大多援引民间俗称。
接记:“又三日,至新武州。”自可汗州至新州三日程,当一百五、六十里。
鸡鸣山 今张家口市下花园区鸡鸣山景区。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北五里。
接记:“西北行五十里,有鸡鸣山,云唐太宗北伐闻鸡鸣于此,因以名山。”
永定关北 永定关,唐妫州旧关,今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三堡村,关沟弹琴峡地。这里加北字,泛指地域,不是亲履永定关。《读史方舆纪要》:“《唐志》,妫州有横河、柴城二戍,永定、窖子二关,今皆堙。”
接记:“明日,入永定关北,此唐故关也。”自鸡鸣山一日程至永定关北,五、六十里许。
归化州 今张家口市宣化区老城。唐以妫州析置武州,治文德县,州县同城。后晋割辽燕云十六州,含有武州。据《辽史·太祖纪》,神册元年十一月纪事,改武州为归化州,属奉圣州子州。
接记:“又四日,至归化州。”自永定关北四日程,二百里许至归化州。
天岭-辞乡岭 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城北四十五里偏岭。自归化州三日程登天岭,一百五、六十里。清·《畿辅通志》:“偏岭山,赤城县独石城北四十五里,或曰即天岭,胡峤记云:自归化州行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盖讹天为偏也。”
接记:“又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四顾冥然,黄云白草,不可穷极。契丹谓峤曰:'此辞乡岭也,可一南望而为永诀。’同行者皆恸哭,往往绝而复苏。”这里叫辞乡岭,可以向南再望一回,以后家乡故土就再也见不到了。同行的人都大哭起来,有的人哭昏昏厥过去。
黑榆林 天岭而黑榆林三、四日程,站程二百里许。黑榆林与黑崖甸似应同指一地。据王恽《中堂事记》:“十四日乙亥,抵确场峪,盖金初南北互市所也。是夜,露宿双城北十里小河之东,南距黑崖甸一百有五里。”双城,榷货官驻地,在今沽源县黄盖淖镇(或王家沟)一带,有辽、金新旧二城因名。《畿辅通志·山川》:“旺国崖……西距双城七十里,距青麓二百六十五里。”据王恽《中堂事记》:“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源隰一带,辽人曰望国崖是也,距双城七十里”,望国崖应是大滩镇东偏北4公里海拔1750米的黄龙山。
接记:“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时七月,寒如深冬。”
斜 谷 黑榆林而斜谷一日程,五、六十里距。
接记:“又明日,入斜谷,谷长五十里,高崖峻谷,仰不见日而寒尤甚。已出谷,得平地,气稍温。”
湟 水 峤道之所经,当为湟水上源支流。湟水,或称潢水、潢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翁牛特旗交界西拉沐沦河。发源于克什克腾旗西南部的源水头,东流至翁牛特旗东部大兴以东注入西辽河。
接记:“又行二日,渡湟水。”
黑 水 或称黑河,今巴林右旗之查干沐沦河。发源于巴林右旗北赛汗罕乌拉山东麓,乌兰达坝南麓山地,汇阿尔山高勒,灰通河于琥硕芒哈。
接记:“又明日,渡黑水。”自湟水而黑水一日程,五、六十里。
汤城淀
接记:“又二日,至汤城淀,地气最温,契丹若大寒,则就温于此。其水泉清泠,草软如茸,可藉以寝,而多异花,记其二种:一曰旱金,大如掌,金色烁人;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而色类蓝,可爱。”自汤城淀至仪坤州二日程,百里左右。
仪坤州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在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苇塘河下游左岸。孙继民考为克什克腾旗榆树林子村,百岔河中游西岸土城。西拉沐沦河上源百岔河,潢水石桥西南五十至七十里之间,正当上京——西京孔道
接记:“又二日至仪坤州,渡麝香河。自幽州至此无里堠,其所向不知为南北。”麝香河,翁格勒库河,今名清河,源出北票市翁格勒库山,流经阜新市清河门区入细河。自仪坤州至赤崖二日程,百里左右。
赤 崖 上京西南赤崖馆。辽代上京与广宁间,有冬、夏两条路线。第一条见自陈襄《使辽语录》,上京、长泰馆、宣化馆、保和馆、咸宁馆和姚家馆,与广宁馆接;第二条为沈括《熙宁使虏图抄》所记,上京、顿城馆、中路馆、柏石馆、赤崖馆、三山馆、黑崖馆、咸熙毡馆和会星馆,与广宁馆接。峤道之所经赤崖,与沈括所记赤崖馆方位相合。
接记:“又二日,至赤崖。”又:“[萧翰与世宗兀欲相及(相遇),遂及(与)述律后战于沙河,述律兵败而北,兀欲追至独树渡,遂囚述律于扑马山]。”后一段文字属触景追史。兀欲,世宗耶律阮(917-951)乳名,耶律倍长子,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孙,辽朝第三位皇帝
上 京 辽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上京城遗址”。
接记:“又行三日,遂至上京,所谓西楼也。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有绫、锦诸工匠在劳动)。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自赤崖至上京三日程,一百五六十里。
胡峤陷北记
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居契丹*七年,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
「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又三日,至可汗州,南望五台山,其一峯最高者,东台也。又三日,至新武州,西北行五十里有鸡鸣山,云唐太宗北伐闻鸡鸣于此,因以名山。明日,入永定关北,此唐故关也。又四日,至归化州。
又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四顾冥然,黄云白草,不可穷极。契丹谓峤曰:『此辞乡岭也,可一南望而为永诀。』」同行者皆恸哭,往往绝而复苏。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时七月,寒如深冬。又明日,入斜谷,谷长五十里,高崖峻谷,仰不见日而寒尤甚。已出谷,得平地,气稍温。又行二日,渡湟水。又明日,渡黑水。又二日,至汤城淀,地气最温,契丹若大寒[一],则就温于此。其水泉清泠,草软如茸,可藉以寝,而多异花,记其二种:一曰旱金,大如掌,金色烁人;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而色类蓝,可爱。
又二日至仪坤州,渡麝香河。自幽州至此无里堠,其所向不知为南北。又二日,至赤崖。萧翰与世宗兀欲相及,遂及述律后,太祖之后。战于沙河[二],述律兵败而北,兀欲追至独树渡,遂囚述律于扑马山。又行三日,遂至上京,所谓西楼也。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三]、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四],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又东行,至褭潭,始有柳,而水草丰美;有息鸡草尤美而本大,马食不过十本而饱。自褭潭入大山,行十余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兀欲时卓帐于此,会诸部人葬太宗。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而长松、丰草、珍禽、异兽、野卉[五],有屋室碑石,曰:『陵所也。』兀欲入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入,入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肯言」。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与中国所记差异。
已而翰得罪被锁,峤与部曲东之福州。福州,翰所治也。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又东行数日,过卫州,有居人三十余家,盖契丹所虏中国卫州人筑城而居之。
峤至福州*,而契丹多怜峤,教其逃归,峤因得其诸国种类远近。云:「距契丹国东至于海,有铁甸,其族野居皮帐,而人刚勇。其地少草木,水咸浊,色如血,澄之久而后可饮。又东女真,善射,多牛、鹿、野狗。其人无定居,行以牛负物,遇雨则张革为屋。常作鹿鸣,呼鹿而射之,食其生肉。能酿糜为酒,醉则缚之而睡,醒而后解,不然则杀人。
又东南渤海,又东辽国,皆与契丹略同。其南海曲,有鱼盐之利。又南奚,与契丹略同,而人好杀戮。又南至于榆关矣。西南至儒州,皆故汉地。西则突厥、回纥。西北至妪厥律,其人长大,髦头,酋长全其发,盛以紫囊。地苦寒,水出大鱼,契丹仰食。又多黑、白、黄貂鼠皮,北方诸国皆仰足。其人最勇,邻国不敢侵。又其西辖戞,又其北单于突厥,皆与妪厥律略同。又北黑车子,善作车帐,其人知孝义,地贫无所产。云契丹之先,常役回纥,后背之,走黑车子,始学作车帐。又北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尤寒,水曰瓠 河,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彻底,常烧器销冰,乃得饮。
东北至韈刼子,其人髦首,披布为衣,不鞍而骑,大弓长箭,尤善射,遇人辄杀而生食其肉,契丹等国皆畏之。契丹五骑遇一韈刼子,则皆散走。其国三面皆室韦,一曰室韦,二曰黄头室韦,三曰兽室韦。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毛锦。地尤寒,马溺至地成冰堆。又北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噑,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云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筋十余只,教其每走十余里遗一筋,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其说如此。又曰:「契丹尝选百里马二十匹,遣十人赍乾 北行,穷其所见。其人自黑车子,历牛蹄国以北,行一年,经四十三城,居人多以木皮为屋。其语言无译者,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山林则寒冽。至三十三城,得一人,能铁甸语,其言颇可解,云地名颉利乌于邪堰*。云『自此以北,龙蛇、猛兽、魑魅羣行,不可往矣』。其人乃还,此北荒之极也。」
契丹谓峤曰:「夷狄之人岂能胜中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诸国事,曰:「子归悉以语汉人,使汉人努力事其主,无为夷狄所虏,吾国非人境也。」
峤归,录以为“记”云。
注释:
[一]契丹若大寒「若」原作「苦」,「大」原作「太」,均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改。
[二]战于沙河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后汉天福十二年六月纪事胡三省注:「胡峤入辽录曰:『兀欲及述律战于沙河石桥。』盖沙河之桥也,南则姚家洲,北则宣化馆,至西楼。」三省所称之入辽录,又为入辽记,即此陷北记,正称陷虏记。沙河石桥,或只曰石桥,又曰潢河横渡。姚家洲即薛映、张士逊语录所记之姚家寨馆,他书又谓之会星馆。宣化馆,亦见薛书。
[三]宦者「宦」原作「官」,用上引《四夷附录》而改。席本及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契丹上引此书亦误「宦」为「官」。
[四]遂入平川「川」原作「州」,用上引四夷附录而改。
[五]珍禽异兽野卉同上引《四夷附录》而无「异兽」二字。
濡霖附注:
1、胡峤:活动于五代后晋-后周间。生卒年月不详,字文峤,五代后晋时期华阳(今安徽绩溪华阳镇)人(宋代胡舜陟高祖)。胡峤(音qiáo,山尖而高)为后晋同州郃阳县令,契丹会同十年(947年),他作为宣武军节度使萧翰掌书记随入契丹,后萧翰被告发谋反见杀,胡峤无所依,虏居契丹七年(后晋天福十二年至广顺三年),于周广顺三年(953年)亡归中原。
根据在契丹七年的见闻,胡峤写成记述契丹地理风俗的《陷虏记》(亦称《陷北记》)数卷。胡峤在辽上京附近(今属内蒙古)见到、品尝西瓜,并引入西瓜种植(方法)。后隐居不仕。著有《梁朝名画录》。
2、契丹:时已改国号“辽”。胡峤将辽幽州(今北京)以北统治范围仍称“契丹”。
3、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广顺(951年-953年),五代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共计3年。
4、中国:指后周。
5、福州:辽上京道内头下军州,今址待考。
6、颉利乌于邪堰:有当代学者推测地理位置为北纬63 度半,即古代中国人足迹所至的最北的极限纬线,这一线相 当于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广义)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