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公司

紅牛原本是一位華裔泰國商人許書標(Chaleo Yoovidhya)於1966年在曼谷創設的一個機能性飲料品牌,其產品經常被夜班工人、長途客貨運的駕駛員或泰拳選手拿來當作提神與健身用。

1985年時,曾在宝洁(P&G)亞洲地區分公司任職的奧地利商人迪特里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因為對這款飲料的喜愛,決定與許書標合資創立紅牛公司,他與許書標各持有公司49%股份,其餘百分之二的股份由許書標兒子持有,平時公司由馬特希茨負責營運[3],行銷到亞洲以外的市場。他在1986年在奧地利設立了紅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在紅牛飲品的配方加入了碳酸,而變成一種氣泡飲料在奧地利銷售。[3] 相較於傳統的提神飲料,馬特希茨以一種非常流行、時尚的方式來包裝產品,獲得空前的迴響,而廣為年輕族群接受。1992年紅牛(撇開泰國版的Krating Daeng不計)首次外銷到奧地利以外的國家——匈牙利,並且在之後很快速地擴展到超過一百個國家以上的廣大市場。

不過,並不是所有在海外市場的紅牛飲品,都擁有相同的配方,在部分市場,為了符合當地的食品衛生規則紅牛公司會調整當地進口版本的產品配方比例。例如加拿大版本的红牛在2004年加拿大政府正式批准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上市之前[4],為了能通過該國的食品安全審查,是完全不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提神劑的,成份只有包括純粹的糖分與維生素B群而已,因此得以用「液態維生素補給飲料」的定位上市;台灣版的紅牛,則因應法規取消了葡萄糖醛酸內酯的添加(根據台灣的法規,只有藥品才能添加此成份),並稍微降低了咖啡因含量。而同樣在台灣市場,功能上類似紅牛的提神飲料還包括有蠻牛、康貝特、馬力夯、活力旺等,但大都為不填氣的非碳酸飲料且擁有迥異的定價策略與消費族群。

中国大陆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亦称红牛中国、中国红牛)于1995年由泰国天丝医药(許書標创立的公司)和中国华彬集团合资成立,和奥地利公司并无关系[5]。在成立初期其产品陣線基本与泰国产品类似,而與香港及台灣所引進的奧地利版紅牛不儘相同,并且根据大陆的规定降低了咖啡因以及牛磺酸的剂量,直到2014年時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才批准奥地利版的红牛饮料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进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