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之解析:到底要不要“同”

小汤发问:

我曾在金庸的小说里学过一个词叫“和而不同”,后来才知道“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但另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求同存异”,一个说“求同”,一个说“不同”,两者矛盾吗?

敢问老爸,按《论语》的说法,“求同”的人是“小人”咯?

老汤:小汤“杠精”上身,给我挖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同”。

“求同存异”思想来自《易经》,“和而不同”思想来自孔子,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两个“同”意思不一样:“求同存异”的“同”是“大同”,“和而不同”的“同”是“小同”。其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并不矛盾,都表达出一种包容思想。和,就是求同,求大同。不同,就是存异,允许细节的不同,容忍差异的存在。

先谈“求同存异”。

宗教战争非常恐怖,有时不为任何经济目的,甚至没有任何理由,仅仅是因为“异”,就对“异教徒”进行人身攻击,就让大量民众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很幸运,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为什么宗教战争不会在中国大地上产生?这要感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一个重大智慧:谋求大同、容存小异,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求同存异,造就了一个重要特征:包容并蓄。《易经》提出了“求同存异”思想,《睽卦》有:“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有了求同存异,天地的规律就会相同、男女的志趣就会相通、万物的分类就会独特。因为求同存异,世界和谐相处。《同人卦》也有类似观点:“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君子根据事物相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归类,根据事物不同的特点将其予以区别。

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阐述了宗教战争发生的根源,《重定费氏学》说:“持一说建立一宗教,必强人之同于己,徒党怨怒攻之,甚且酿成兵祸,是皆不知‘君子以同而异’之理 。”有些宗教坚持某种学说,形成排他教义,建立独一信仰,不仅要求教内的人信奉,而且要求教外的人信奉,如果别人与己不同,就会怨恨不已,怒不可遏,群起而攻之,甚至发动战争。这是因为他们不懂《易经》“求同存异”的道理。

中华民族没有发生宗教战争还有其重要原因,是有一个机制设计:皇权至上。中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酒茶相争,水来调和。有一天,酒和茶争论谁更牛,吵起来了。酒说:我酒厉害、我酒重要!“酒壮英雄胆。”茶说:我茶厉害、我茶重要!“茶饮学士文。”它俩吵得不可开交,惊动了水,水出来调和了:“别争了,你们说的都没错,都有各自的长处。不过,如果没有我这个水,你们会怎么样?”此言一出,茶酒都默不作声了。如果没有水,茶只是烂叶子,酒只是陈谷子。这个故事含义深刻:茶,代表佛教,佛家重茶;酒,代表道教,道家重酒;水,代表皇权,支持、管理。所有宗教都要接受皇权管控,当某种宗教危及统治者的地位或利益,就会被镇压。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就是因为财富 过于向佛寺集中, 大量民众成为僧侣 ,不事生产 ,不服 兵役, 引起统治阶级强烈不满, 最后使用国家机器解决。

展开全文

再谈“和而不同”。

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有人说:因为儒家是统治者的代言人,统治者喜欢,所以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不全对。想做统治者代言人的思想多得很,马屁精大都受统治者喜欢,但成不了主流意识形态。君不见,歌功颂德的文章几乎流传不下来。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老百姓不接受的东西,统治者越是宣传,越会被老百姓唾弃。因此,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不仅是统治者欢迎,还必须得到民众的认可。同样,民众喜欢、统治者不喜欢的思想也成不了主流意识形态,因为舆论工具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必须找到两者的公约数。中国历史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典型的是墨家和法家。墨家,老百姓喜欢,统治者不喜欢;法家,统治者喜欢,老百姓不喜欢。于是,这两家都没有成为中国长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最后,历史把目光投向了儒家。

为什么统治者和老百姓都喜欢儒家?原因很多,比如,合情合理,有生命力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论语·子路》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能求大同存小异,小人要求他人与自己完全一样,就无法和他人和谐相处。孔子“包容”的胸怀、“有教无类”的理念等,深受统治者和民众欢迎。儒家思想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这是统治者和老百姓都需要的。

佛家演化成了佛教,道家演化成了道教。儒家为什么没有成为儒教?宗教的特点是:你只要信就行了,别问为什么。儒家没有成为宗教,因为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分析透彻,让一般的学生知其然,让聪明的学生知其所以然。儒家没成宗教,还要感谢《论语》,孔子的言行被描写得活灵活现,孔子 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生动真切,触手可及。孔子是人,是圣人,但不是神,于是儒家就形成不了“宗教”。把儒家说成“儒教”,那是不懂孔子、不懂中华文化。

人际交往,既要“求同”也要“不同”。

汤博士人生感悟之二四零

首发于: 舶兰书院

舶: 厚德载物

兰: 和而不同

主笔:60后老汤(汤超义)&90后 小汤

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父女

《掌控人生主动权——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出了“增补本”啦~~

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2020年重点推荐图书

当当上有售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