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疥瘡(Scabies)是一種由疥蟲(Sarcoptes scabies)寄生於人體皮膚所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其最典型的症狀是劇烈的搔癢,尤其在夜間更為嚴重,常導致患者難以入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疥瘡具有高度傳染性,常在家庭、安養院、軍營、宿舍等群體生活中爆發。許多人對於疥瘡的疑問,不僅在於如何治療,更在於「疥蟲離開身體後能活多久?」、「衣物到底要消毒多久?」本文將根據多份衛教資料,深入探討疥蟲的生命週期,並解答這個關鍵問題。
疥蟲的生命週期:從孵化到死亡
要了解疥蟲能活多久,首先必須區分「在人體上」與「離開人體」兩種情境。人體是疥蟲的唯一宿主,牠們的整個生命史都在人體皮膚上完成。
在人體(宿主)上的壽命
成年的雌性疥蟲會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挖掘隧道(疥隧道),並在隧道中產卵。
壽命: 一隻成年的疥蟲,在人體皮膚上的壽命約為 1至2個月。
繁殖: 在其生命週期中,母蟲每天會產下 2至3 顆卵。
孵化: 蟲卵在 3至4 天後孵化為幼蟲。
成熟: 幼蟲經過蛻變,在 1至2 週內發育為成蟲,再度進行交配與繁殖。
離開人體(環境)的存活挑戰
疥蟲是「專一人類寄生蟲」(obligate human parasite),這意味著牠們無法在人體之外的環境中長期存活或繁殖。一旦離開宿主(人體皮膚),牠們的生命就會迅速進入倒數計時。
在沒有人體皮屑作為食物來源的情況下,疥蟲通常在室溫環境(約 21℃ 至 25℃)下,存活時間不超過 2至3 天(48至72小時)。
關鍵解答:疥蟲離開人體後,到底疥瘡多久會死?
疥蟲的存活時間,與其所處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密切相關。
溫度:決定生死的關鍵
溫度是影響疥蟲存活的最關鍵因素。簡單來說,高溫能迅速殺死疥蟲,而低溫則會延長牠們的存活時間(儘管活動力會下降)。
以下是不同溫度對疥蟲存活時間的影響:
溫度
疥蟲狀態
所需時間
60°C (或以上)
死亡
5 至 10 分鐘
50°C
死亡
10 至 30 分鐘
21°C – 25°C (室溫)
死亡
2 至 3 天 (48-72小時)
16°C
停止活動(但未死)
–
冬季低溫 (<16°C)
存活時間可能延長
最長可達 7 天
濕度與環境:次要影響因素
濕度: 環境濕度越高,疥蟲存活時間越長。在低濕度環境(如 20-25°C 且濕度較低),牠們會在 72 小時內脫水死亡。
皮屑: 如果疥蟲殘留在帶有大量患者皮屑的衣物或床單上,這些皮屑可能為牠們提供短暫的營養,使其存活時間比在乾淨表面上(如傢俱)稍長,可能延長至一週左右。
為何要隔離衣物兩週?破解「2天」與「14天」的迷思
這可能是患者最困惑的一點:「既然疥蟲 2-3 天就會死,為什麼衛教單張都說衣物要密封隔離 14 天?」
答案在於 「蟲卵」。
疥蟲(成蟲/幼蟲)的死期: 2至3天。
蟲卵(Eggs)的存活期: 蟲卵在環境中最長可存活約 10 天。
因此,如果只隔離 3 天,雖然成蟲都死了,但倖存的蟲卵可能在這之後孵化,若此時再接觸這些衣物,新孵化的幼蟲就會造成「二次感染」。
安全準則: 靜置隔離 14 天(兩週) 是一個絕對安全的作法,能確保所有成蟲死亡,並且所有蟲卵都已過了孵化期且無宿主可寄生而死亡。
疥瘡是什麼?傳染途徑與高風險族群
症狀與潛伏期
疥瘡的主要症狀是由疥蟲的活動、蟲卵及其排泄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反應。
主要症狀: 劇烈搔癢(尤其是夜間)、散在性紅色丘疹、小水泡、膿皰或結節。
好發部位: 皮膚皺褶及柔軟處,如手指縫、手腕、手掌、肘部、腋下、腰部、肚臍周圍、臀部、生殖器、女性乳房周圍。
潛伏期(空窗期):
初次感染: 2至6週。
再次感染: 症狀會非常快,在 24 小時內就會出現。
注意: 在潛伏期(尚未發癢)期間,患者身上已有疥蟲,仍然具有傳染力。
傳染途徑:不只是皮膚接觸
主要途徑(直接接觸): 這是最主要的傳染方式。通常需要長時間、密切的皮膚接觸(如 5至10 分鐘以上),例如與患者同床共寢、擁抱或長時間的肌膚接觸。短暫的握手或觸診通常不容易傳染。
次要途徑(間接接觸): 偶爾會因接觸到被污染的物品而傳染,例如患者剛使用過的毛巾、床單、被褥、衣物等。
什麼是「結痂型疥瘡」?
結痂型疥瘡(Crusted Scabies),又稱挪威型疥瘡(Norwegian Scabies),是一種傳染力極強的嚴重型態。
好發族群: 主要發生在免疫力低下(如癌症、糖尿病患)、年長、行動不便或失智的患者身上。
疥蟲數量:
一般疥瘡: 身上平均約 10至15 隻疥蟲。
結痂型疥瘡: 身上可能帶有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隻疥蟲。
傳染力: 由於疥蟲數量極多,患者身上會出現厚厚的痂皮與皮屑,這些掉落的皮屑都具有高度傳染力。
症狀: 這類患者的搔癢感可能反而不典型或不明顯。
如何徹底根除疥瘡?治療與環境消毒
疥瘡的治療必須「個人治療」與「環境消毒」雙管齊下,並且所有親密接觸者(無論有無症狀)都必須同時接受治療,才能避免交叉感染。
病患與接觸者的治療
塗抹藥膏: 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疥藥劑(如 Permethrin 百滅寧、Benzyl benzoate 疥寧洗液等)。
塗抹範圍: 必須從脖子(頸部)以下,塗抹至腳底,全身都要塗到。包含背部、屁股縫、肚臍、指縫、腳縫、生殖器周圍等所有皺摺處都不可遺漏。
同時治療: 同住家人、伴侶、密切接觸者,必須在同一時間一起接受治療,即使他們目前沒有症狀(可能仍在潛伏期)。
口服藥物: 對於結痂型疥瘡或群聚感染,醫師可能會使用口服藥物(Ivermectin)。
環境消毒的黃金準則
在開始用藥治療的前三天,必須徹底進行環境清潔。
高溫清洗(首選):
患者在治療期間換下的所有貼身衣物、床單、被單、枕頭套、毛巾等。
使用 60°C 以上的熱水清洗 10 分鐘以上(或 50°C 熱水 30 分鐘)。
清洗後,最好再用烘衣機高溫烘乾,或用電熨斗燙過。
密封靜置(無法高溫處理的物品):
對於棉被、枕芯、絨毛玩具、外套、無法水洗或烘乾的衣物。
用大型塑膠袋將其密封包好,靜置於乾燥處。
至少靜置 14 天(兩週),確保疥蟲與蟲卵完全死亡。
環境清潔:
傢俱、地板、床框等環境表面,可使用稀釋的漂白水(1:100)擦拭消毒。
地毯、沙發等可用吸塵器仔細清潔後,將吸塵器的集塵袋密封丟棄。
常見問題
Q1: 感染疥瘡是不是因為我衛生習慣不好?
A: 不一定。疥瘡可以侵犯任何人,不論其生活水平或知識水準的高低。它主要是透過密切接觸傳染,與個人衛生習慣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Q2: 為什麼擦完藥、疥蟲都死了,皮膚還是很癢?
A: 這是正常現象。疥瘡引起的搔癢,是身體對疥蟲、蟲卵及其排泄物產生的「過敏反應」。即使疥蟲被殺死後,這些殘留物仍需時間被人體代謝,免疫反應也可能持續。癢感可能在治療成功後,仍持續 1至4 週。此時醫師會開立止癢藥物(如口服抗組織胺或外用類固醇)來緩解症狀。
Q3: 我家的寵物(貓、狗)會傳染疥瘡給我嗎?
A: 不會。動物身上的疥蟎(如犬疥蟎、貓疥蟎)與「人疥蟎」是不同種類。雖然動物疥蟎偶爾可能跑到人身上,引起暫時、輕微的搔癢,但牠們無法在人體皮膚上繁殖或存活,症狀會自行痊癒,也不會「人傳人」。
Q4: 酒精、乾洗手或硫磺水可以殺死疥蟲嗎?
A: 酒精或乾洗手(Hand disinfection)無法有效殺死疥蟲。醫療人員在接觸患者後,仍需以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至於用硫磺水洗澡(如泡溫泉),也非正規治療方式,應使用醫師開立的專用藥膏。
總結
疥瘡是一種令人極度困擾的皮膚傳染病,但只要正確理解,它並不可怕。疥蟲本身在離開人體後,於一般室溫下 2至3 天內就會死亡。然而,真正的防治關鍵在於「蟲卵」,牠們可存活長達 10 天。因此,根除疥瘡的重點在於:(1)患者與所有接觸者必須同時接受完整治療;(2)貼身衣物用 60°C 熱水燙洗;(3)無法燙洗的物品,必須「密封隔離 14 天」,以確保徹底殺滅所有成蟲與蟲卵,杜絕後患。
資料來源
疥瘡衛教
疥瘡初期症狀?疥瘡治療多久會好?6點預防疥瘡傳染
疥瘡的預防與治療| 衛教單張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